189-3799-4188 一切让成绩说话,质量才是硬道理

初中生家长心理调控

来源: 东外          阅读: 2047         日期: 2011/5/29

初三家长:别把焦虑情绪传给孩子 

家长急着给孩子找家教 

王先生的儿子今年初升高。这几天,向来不过问孩子学习情况的他,也开始急着给孩子四处找家教。前不久,王先生的妻子得知孩子学校初三的课程还没讲完,学校没有进入到总复习阶段,这与往年的常规教学出入太大,部分家长便着起急来。为了让孩子能抢先进入到总复习,王先生在妻子的催促下,也加入到给儿子找家教的行列。 

郑女士的女儿读高三。前不久,在学校的考试中,孩子有两科成绩不理想。郑女士觉得,要想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就必须加大这两科的复习力度。于是,郑女士开始忙着在四处给孩子找家教。其实,女儿的时间已经安排得满满的了,就连星期天也不休息。但这次郑女士要给孩子找的家教是小范围的,最好是一对一,郑女士说,现在多花点补课钱,总比高考后没处花钱强。 家长的这种过分着急,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呵护备至孩子受不了 

前不久,部分高中、初中相继召开了应考学生的家长会。家长会后,孙女士在家就开始了全力备考。早晨5时,孙女士就给儿子做好营养餐,为了让儿子有胃口,还特别做到一周不重样。中午,孩子原本在学校吃盒饭,现在,孙女士天天做好饭送到学校。晚上孩子放学一进门,时鲜水果就递到手上。只要儿子在学习,家里电视不开,电话拔下。就连说话、走道都尽量做到悄无声息。就连以前经常在外有应酬的丈夫,也在孙女士的要求下,天天晚上必须接孩子放学。 尽管如此,孙女士的儿子并不领情。他觉得父母这些反常的举动,让他承受不起。 

家长应该先稳住神儿 

面对孩子升学考试,家长应该先稳住神儿。其实,各学校的进度都差不多,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家长根本不必过分焦虑。 在孩子备考期间,家长应该先放平自己的心态。唠叨、攀比不可取,但过度的呵护更容易让孩子有压力。家长应该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适当地调理孩子的饮食,尽量保持平日的饮食习惯。另外,家长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可通过散步、谈天等形式让孩子放松下来。在备考期间,家长要尽量让孩子舒服,别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初三家长预防焦虑要“三减”

很多毕业班的家长,就一个字——“急”。家长想得过多,和孩子说话语速过快,而且越临近考试越急躁。 家长焦虑容易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家长要客观分析焦虑来自何方,仅仅是孩子考试,还是混杂了自己的焦虑。想想自己在单位被领导批评和自己在单位被领导表扬了,回家后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多大差异,听听孩子和爱人的评价。如果差异很大,很可能是自己把对工作的焦虑带到了家中。在面对孩子中考时,家长还要考虑是否不自觉地将自己对事业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家长的焦虑=对事业的焦虑+对孩子学习的焦虑,而孩子的焦虑=学习的焦虑,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家长感觉孩子不如自己急。

焦虑的家长,不妨从以下3点入手。

一、减少动作,给孩子一如既往的环境。有的家长觉得中考是个大事,时间越近越给孩子很多改变,今天做鱼多吃聪明,明天换个大房间保证学习,后天买件新衣服鼓励一下。殊不知您好心好意地改变会打乱孩子对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正常发挥。稳定自己的心态,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让孩子感到一如既往的安全,是家长最该做的。

二、减少话语,给孩子一如既往的态度。有孩子反映,家长天天说中考,唠叨个没完,烦死了。家长可以反思一下:当一件事你已经很明白了,还有人在不断地提醒,你会怎样?听见当没听见;反感,我又不是傻子什么都不知道;反抗,你让我这样,我偏不这样……如果家长想和孩子说点什么,请先问下自己是否已经说过,说过几遍了,然后再决定说还是不说,说什么。

三、减少霸气,给孩子一如既往的陪伴。当孩子小的时候,家长陪伴他一块儿学习走路,一块儿成长。现在,面对孩子,家长常用一句话概述“听我的没错,我是你妈(爸)还会害你?”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人生道路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孩子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当自己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的同时,却忘了孩子的需求,自己想的是他想要的吗?

家长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孩子,不与孩子沟通,孩子学会的也是用这个模式来对待家长,不和家长沟通,双方矛盾升级。

家长可以试着停下来,听听孩子的话,发现孩子的梦想是什么,陪伴他为梦想努力。相信这样做了,孩子也会体谅父母,在父母的梦想上写下自己精彩的未来。

同时,家长不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泄气、泼冷水,要从心理上接受孩子现有的学习状态和水平,并且注意给孩子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分散考生精力。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共同商定一个都能接受的目标,适当做出取舍,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和自己并肩作战的。

初三生家长注意事项:攀比、标签行为不可取

大部分学生家长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沟通类问题,二是专业类问题。

沟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攀比行为。相当一部分家长喜欢攀比,总拿自己孩子跟别的孩子比,"你看×××这次考得多好……"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在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攀比行为。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但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孩子眼里最好的家长呢?

与其和其他的孩子攀比,不如帮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个榜样一定不能是孩子的同龄人,尤其跟他存在竞争关系的孩子;可以是比较年长的哥哥姐姐,他们勤奋学习取得好成绩的经历是可以激励孩子进步的。

2.标签行为。孩子本不是粗心,但家长却在他面前反复强调"怎么这么粗心",此外,还有内向、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给孩子贴上了标签,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变得如家长所说。因为孩子潜意识里是在帮助家长圆谎的,尤其是当家长和外人说孩子的时候。

世上没有粗心的孩子。因为粗心是没有办法治疗的。有的孩子或许是考前准备不足,或许是考试时麻痹大意,这些导致成绩不好的问题都可以用方法来解决,但粗心是没有方法解决的。

3.刀子嘴豆腐心。这是母亲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尤其是全职妈妈,她们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整天围着孩子转,孩子稍不合意就"批评"起来,而事实上家长们都怀着一颗"为孩子好"的心。

对于孩子,家长要多关心,但要减少压力,管教孩子的时候,尽量采用温和的语言,避免在愤怒或者失望的情绪下对自己的孩子发泄。心情不平和的时候,一定要先冷静下来,之后再和孩子说话,可以尝试用笑话或者诙谐的语气与孩子沟通。这种方法可称之为"豆腐嘴刀子心"。

4.给彼此空间。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做起了"全职中考家长",这是不应提倡的。一方面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会让家长的情绪无处疏导。家长一年辛苦的照顾会让孩子觉得 "爸妈付出了这么多,我一定要考上好的学校,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压力极大。建议一些现在的 "全职中考家长",坚持要做全职的话,一定要为自己准备一些社交活动,给自己和孩子一些空间。

专业方面。

有一部分家长平时太忙,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到了初三,才开始关心。但这时候,家长在专业知识方面却有些匮乏,建议这样的家长一定不能跟自己的孩子 "讨教"关于考试复习、考试安排、中考情况的问题。当家长从孩子那边获得信息、整理、再传递给孩子时,孩子是不会信服的。现代社会很发达,家长可以通过讲座、老师、网络等途径去学习。然后将自己的收获和心得告诉孩子,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相信孩子非常重要。即使距离中考时间不长,家长也不能放弃,只要坚持到最后,孩子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