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799-4188 一切让成绩说话,质量才是硬道理

小学低段:孩子数学不好怎么办?

来源: 东外          阅读: 1163         日期: 2016/9/28

很多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各科都很好,但就是数学成绩怎么都上不去,给孩子报了各种数学补习班,好像效果也并不是特别好,不知道该怎么办。

孩子们的数学为什么不好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统一步调的教学内容违背个人成长规律

人类的大脑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但具体到每个个体身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人的理性思维主要由大脑顶叶和前额叶控制,一般在12-14岁开始发育,这是由基因决定的,无法人为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的教学是根据平均水平来设计的,对于理性发育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规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有的涉及到抽象思维的学习内容无异于天书,此时的学习远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强行进行灌输无异于拔苗助长。

二、违背人性的教学方法打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数学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就几乎等于是做题,题海战术成了最主流的教学方法。由于巨大的考试压力,除了机械化的做题,很多学生甚至会在老师的建议下采取“背题型”的方法来学习。长此以往,孩子不仅对数学失去了好奇和探索欲,进而对于学习这件事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这是对孩子人生最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打击的不止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对数学的兴趣,那部分对于数学有热情有天赋的孩子很可能也因此窄化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仅止于解题的学习,从而减少了在数学里提问,甚至追问数学本质的机会。

三、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而自我否定

为了通过层层考试的围追堵截,这部分理性思维发育晚的同学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在学习上有心无力的时期。他们很努力的去试着理解也做了大量的练习,成绩依然提高不了。这时候在同龄人的对比下,会有程度不一的自我否定:“我天生就学不好数学,再努力也没用”,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的影响往往被低估。因为孩子也知道,数学不好,意味着在自己18岁之前这段以高考为中心的学习生活中,自己不可能有突出的表现,自我价值不被肯定时,一定会在行为上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引起关注,这可能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知道数学不止是做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兴趣的必要条件是要学科和孩子的生命发生连接,无论你的孩子喜欢写作、体育、绘画、音乐、阅读、电影还是游戏,学好数学都能帮助他做的更好。尤其是在孩子们最着迷的游戏里,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在所有的游戏里都有体现,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参与有趣的学习项目来取代补习班,比如参加机器人项目、游戏项目、低科技制作项目等,让孩子学以致用,在做项目的过程里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有说法认为,中国教育教的不是数学,而是算数,所以应试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精于做题,却在创新领域鲜有突破性的贡献。所以在你困扰于孩子的数学成绩时,也要知道,在中国应试教育里,数学成绩好也并不意味着数学好,家长应该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更加重视孩子数学思维的养成和对数学的兴趣的维持,更重要的是,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因为数学不好,就破坏了我们和孩子之间本应良好保持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