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娃”还是“放养”?听耶鲁教授说说育儿为何如此焦虑
为孩子报兴趣班,辅导家庭作业,安排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成为不少家庭育儿的“标配”。孩子,变得越来越“昂贵”;教育,投入多少才算够?是什么导致了童年宽松的父母纷纷开始“推娃”,这种育儿过程中的普遍焦虑的根源是什么?
《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一书近日在复旦大学进行新书发布,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该书作者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现场为读者剖析了这场育儿战争。
“在我小时候,孩子们常常一起结伴出去玩,只要在晚饭前回家就可以,父母不会管我们。”齐利博蒂发现,现在的父母管得更多,对孩子照顾也更加仔细,“直升机育儿”成为主流。
“直升机育儿”指高参与度、高时间密集度、高控制度的儿童抚养方法,在过去30年中逐渐变得普遍。向密集型教养方式转变的趋势,不仅仅是保护孩子,还意味着插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参加的活动,甚至交友。
有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低学历和高学历的欧美父母照顾孩子的时间大致相同;如今,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差距超过了3小时。比如,2005年,荷兰的母亲每周花在育儿上的时间比1975年多4个小时,而荷兰的父亲则多花了3个小时。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很多父母几乎从孩子出生就开始焦虑,削尖脑袋上顶尖的幼儿园,意味着之后上顶尖小学的概率更高,而这相当于打开了顶尖中学的大门,并最终进入顶尖大学……光是角逐顶尖幼儿园,父母和孩子都要被面试,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过程。”换句话说,父母们疯狂“鸡血推娃”也好,“佛系养娃”也罢,其实都是对现实环境所做出的不同反应。
[上一篇]: 10岁男孩被女同学家长刺死: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