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799-4188 一切让成绩说话,质量才是硬道理

实践出真知——三年级举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来源: 东外          阅读: 3357         日期: 2017/12/8

综合实践活动课大大提升了小学数学课的趣味性,对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提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素养提高其数学知识感知能力,增强其数学思维的极其重要时期。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我校小学部各年级分别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

126日下午,三年级进行了《我是测量小达人》的综合实践课。长度单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稍显抽象,如何感知不同的长度单位并进行有效的区分,进而合理运用是教学的难点。本次活动课针对这一难点,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测一测身边常见物品的长度,并由此推算每个长度单位相对应的长度,继而引导孩子们正确运用长度单位。

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每个人都坐姿端正,认真倾听老师说的每一个字。老师一声令下,活动正式开始。孩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活动分小组进行,有人测量,有人记录,配合默契。意见不同时,孩子们一个个也争得面红耳赤。直到有理的一方讲得头头是道,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架势,另一方则心服口服,连连称是。在测量回形针的长度时,孩子们遇到了拦路虎。测量的结果显示2厘米3毫米,但题目要求用一个单位。这时有的孩子认为应该四舍五入用厘米,而另一部分孩子则认为这样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在经过小组讨论以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2厘米3毫米换算成毫米,写成23毫米。他们的结果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相信他们肯定对这次的讨论印象深刻,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肯定一举拿下。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孩子们还都意犹未尽,但每个小脸儿都透出收获的满足,他们一定在期待下一次的活动课。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就是素质教育课堂,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诸如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时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是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的。

基于以上标准,我校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数学活动的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成功喜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同时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本学部会有更多更精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呈现,期待孩子们的数学因此有一个质的提升。